手脱皮脱到没指纹?别拖着,可能是这5种原因

手脱皮脱到没指纹?别拖着,可能是这5种原因

冬天到,天干物燥

有些小伙伴的手

也应景地“干燥脱皮”了

呃....

这到底是个啥毛病?

今天,我给大家扒一扒手脱皮的原因

01.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变薄

在寒冷的季节,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不难理解好多女生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了),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都会减少,这样皮肤表面的油脂膜就会变得很薄。手足部位的皮脂腺数目相对于面部、胸背部来说本来就较少,又要经常暴露于冷空气中,这些部位的润泽度显著下降。

每逢秋冬季节,手脚便容易发生裂口引起疼痛。裂口周围的皮肤干燥、粗糙、增厚、发硬,裂得深时甚至出血。老年人由于皮肤萎缩、皮脂腺数量变少,干裂的程度往往很严重。

02.过度洗涤

某些家庭主妇经常接触水和各种洗涤用品,包括洗面奶、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这些去污剂会把皮肤表面的油脂彻底洗下来。所以手部皮肤变得干干的,甚至长毛刺。严重者出现脱皮、裂口甚至出血。(妈妈的手,经年累月,布满老茧,多多替她做家务吧)

03.季节性脱皮/汗疱疹

一到季节交替的时候,有些人的手脚就会出现小片的或大片的脱皮。

这种现象可发生在小孩身上,也可发生在成人身上,男女都可累及,往往在某些家庭里出现的频率较高。

先是有灼热、刺痒、刺痛,继而出现红色或者白色的小斑点,而后变为空泡状。有时候把泡挑破,也会流出没有颜色的水。

由于这种脱皮类似于汗液堵在皮肤里,所以又被称作汗疱疹。

有人喜欢把泡顶上的皮撕扯下来。一层层的剥脱后,脱皮部位很快就会累及整个手掌或者全部手指,并向深层扩展,最终露出鲜嫩肉色的炎症变化。

当脱皮时出汗反而减少,有些人过二、三个月后就会恢复正常。许多人忽略了治疗,但每年到某个季节就容易复发,且有逐年加重趋势,脱皮面积不断增大,出现伤口,极易造成感染。(特烦恼,每年定期报到,堪比天气预报,二十四节气)

04.手部的湿疹/皮炎

由于接触了某些特殊的物质,导致皮肤发生过敏现象或刺激现象,就会出现红斑、脱皮、水泡甚至裂口。

这种现象常发生在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身上,如美甲工作者、美发师、司机、汽车修理工等。

如果怀疑和接触的物质有关系,最好到医院做斑贴试验,查明导致过敏的元凶,并避免接触该类物质。

05.手癣

真菌感染后可以通过触摸、搔抓而感染其他部位。正因为如此,得足癣(脚气)的人也可以的手癣(手气)。皮疹可以出现在两侧,也可只出现在一侧,就像某些人的足癣只偏好一只脚一样,可以有水泡,糜烂,脱皮,淌水等等。如果不注意隔离,还可以传染家里的其他人。

脱皮脱到怀疑人生,该咋办呢?

首先:少沾水,戴手套——秋冬干燥性脱皮应减少洗手次数,避免用碱性的香皂、洗手液、洗衣粉等。在接触水或洗涤用品时,尽量戴塑胶手套。如果需要长时间佩戴手套,为避免手部汗液的浸泡,可先戴一双棉质的薄手套在里面,然后再佩戴塑胶手套。

针对手部湿疹的患者可以进行局部治疗:外涂卤米松+硼酸水杨酸,有助于抗炎,修复角质。在皮肤出现裂口或出血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立思丁,百多邦)。可使用肤疾宁(硫酸新霉素+曲安西龙),创可贴或医用胶布将创口拉近后粘贴,有助于新生的细胞爬行生长并修复伤口。

怀疑手癣,需要到正规医院刮屑查真菌,如确诊为手、足癣,可以酌情外涂抗真菌药(如达克宁,联苯苄唑),严重顽固的患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需化验肝功)。如果不去做检查而私自到药店买药或者弄些偏方涂抹的可不值得推荐哦。

最好随身携带一支,只要接触水后就立刻涂上。如果还是干燥,脱皮很严重,试试在睡前给自己做一个手部的SPA吧。用橄榄油轻轻按摩促进手部血液循环,同时也助于取出死皮。然后厚厚的涂上一层手霜或手膜。第二天就会看到显著的改善。如果再带上护手的手套效果更佳。

特别强调一句:千万要管住手!不要撕皮,不要扣手!

从现在起做好手部护理吧~

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