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噪点,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 摄影早自习第2174天

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噪点,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 摄影早自习第2174天

第一种是颗粒感,这个不用我说,你看看这个照片里面那个天空部分、云层部分有很多忽明忽暗的小颗粒,对吧?互相交织,就像老式电视没信号了以后,黑白屏幕上那个噪点是一样的。这种噪点它是明暗的维度上在突然的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应该的亮点和不应该的暗点。

放大后的噪点

但是呢,这个噪点却不只是这一种现象,你仔细看,这个画面里面它每一个噪点如果放大看放大看放大看,它自己都会带有一点颜色,有的噪点是红的,有的噪点是绿的。在像素级的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像素点每一个都不太一样,不只是在明暗上发生变化,在色彩上也发生变化。我们管这种叫做彩噪——彩色的噪点。

噪点形成的斑块

而彩噪它又分微观维度和宏观维度,从宏观维度上来看,你看看画面右下角部分,还有正下方我水印上边那个雪山部分,有没有发现它有斑块,就一个斑块紫的,一个斑块品色,一个斑块青色,看见没有?这一块一块它又趋向于某一种颜色,它可能在更大的维度上还有色彩的倾向性的变化。所以彩噪它又分微观维度上一个像素一个颜色,但是宏观维度上它附近的一堆像素可能呈现出一种颜色的彩噪。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后期处理说去燥的时候、降噪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是吧?很多同学可能学了很多种降噪的方法,但是在这么严重的噪点的基础上,我们是很难还原这个照片的原貌的,也就是画面损失掉的东西很难再重新生成了。这是后期处理的一个总的原则,对吧?就是我们需要先拍好,然后再去调它才能调得更好看。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现在的AI技术越来越发达, AI它可以短时间里面去尽可能贴近事实的去判断哪些是噪点,哪些不是噪点,结果再去进行降噪的时候就会快很多。不过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这张照片之所以噪点如此严重,其实也是因为我在后期处理中对它进行了非常大的力度的调整,我增加了对比度,我提亮了曝光等等等等,都导致这张照片的噪点水平被严重了,被夸大了。

当然了如果我仔细去调整的话,用AI的话,或许这个噪点不会这么明显,但是这张照片是很多很多年前拍的,很多很多年前调的,而我现在却还有点喜欢这个照片,我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它其实有一种像是一种我们叫low tech——低科技水平的数码照片的那么一种怀旧感,或者是它也有一点像画,像画又不像画的这么个样子。因为它的颜色像是我喜欢的印象派画作里的点彩的这么一种绘制方法,就是我要画一片蓝天,却不一定是画蓝,里边还点上了红、点上了绿、点上了黄等等,但总体来看它是个蓝色的,这个叫点彩的画法,这个我们就不仔细去聊了。

那么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17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叶梓

咔图摄影教育中心创始人

网易云课堂首席摄影讲师

云课堂《自由摄影师》主讲人

Datacolor全球色彩管理专家

曾在北京举办三次个展

作品曾于德国巡展 (查看更多)

【戳这里 】

加叶老师微信 & 入群找学伴

扫码向叶老师提问

有问必答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数据